各市(特区、区)农业农村局:
为进一步加强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的通知》(黔农发〔2022〕41 号)精神,结合实际,我局组织制定了《六盘水市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2022年9月14日
六盘水市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当前我国重点防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根据《贵州省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精神,为加强我市畜间布病防控,降低流行率和传播风险,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实行积极防御、系统治理,有效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提高抗病能力,切实做好布病源头防控工作,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基本原则
——突出防控重点。重点抓好奶牛、肉牛、种羊、肉羊的布病防控,统筹抓好奶山羊、猪、鹿、骆驼和犬等其他易感动物的布病防控,切实降低流行率,消除传播风险。
——分片综合施策。根据各市(特区、区)布病流行形势,结合实际采取监测、消毒、检疫、净化、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持续推进布病净化场和无疫小区建设。
——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县、乡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统筹发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教学单位、龙头企业等技术力量,为布病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落实各方责任。全面落实布病防控地方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坚持“谁生产、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严格目标、严明制度、严肃追责。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6年,全市畜间布病总体流行率明显降低,牛羊群体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个体阳性率控制在0.4%以下,群体阳性率控制在7%以下。
净化指标:到2024年,全市要建成省级或国家级布病净化场、无疫小区1个,其余牛羊种畜场均开展布病净化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到2026年,全市牛羊种畜场均建成省级或国家级布病净化场、无疫小区。
宣传培训指标:各市(特区、区)要结合实际,通过电视、广播、微信、授课等方式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培训,到2026年,从事养殖、运输、屠宰、加工等相关重点职业人群的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人员的布病防治知识普及覆盖面达95%以上。
能力建设指标:各市(特区、区)要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到2024年,要明显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到2026年,各市(特区、区)兽医实验室在开展比对试验中的结果符合率要高于95%;各市(特区、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全覆盖开展年度采样监测,对近三年有监测阳性的牛羊场(点)加大监测频次,要求年度场点覆盖率达到100%,若再次监测出现阳性的,按照要求开展净化监测工作;市级在全市范围内随机对牛羊场开展布病采样监测,每年度开展采集监测不少于2次,对监测阳性的牛羊场(点)覆盖率达100%。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监测排查。建立日常排查制度,对牛羊养殖、屠宰、交易、无害化处理等场所开展全面排查,重点排查新调入牛羊、引起人感染布病、早产、流产等畜群。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情况,排除疫情隐患。组织开展基线调查,了解掌握辖区内牛羊养殖方式、数量和不同牛羊的场群阳性率、个体阳性率等基本情况,根据基线调查结果,进一步细化完善布病监测方案,加大对畜间布病的监测力度和覆盖范围,及早发现并剔除阳性个体。
(二)加强消毒灭源。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组织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利用春秋季集中强制疫苗免疫时间,加强对牛羊养殖、屠宰、经营、隔离、运输、无害化处理等场所的集中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同时督促指导牛羊养殖场、屠宰场、隔离场等场所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一旦发现监测阳性,严格按照布病处置规范处置,并及时对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具体消毒方法参照布病防治技术规范执行。
(三)实施净化无疫。按照国家、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我市以种畜场和规模牛羊场为重点,全面开展布病净化场和无疫小区建设。各市(特区、区)要鼓励自然或人工屏障条件好、生物安全水平高、工作基础实的场(点、区)积极开展区域净化,推进牛羊布病无疫区建设。
(四)强化检疫监督。督促养殖主体和贩运人严格落实动物检疫申报、落地报告、隔离观察等制度,逐步推进动物调运闭环管理。积极推进牛羊定点屠宰,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强化屠宰检疫。建立防疫检疫工作联动机制,推动监测排查等情况与检疫申报有效衔接。利用“牧运通”或贵州省动物及动物产品电子出证信息化管理系统等信息化载体和手段,深入推行智慧检疫,强化全链条信息采集,探索构建免疫数量、监测数量与检疫申报数量相结合、产地检疫与运输监管相结合、启运地出证与目的地反馈相结合的信息化监督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检疫监督全链条信息闭环管理。
(五)严格调运监管。全面实施畜禽运输车辆和人员备案制度,充分发挥省际间指定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作用,加强活畜跨区域调运监管,防止畜间布病跨区域传播。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号要求,除布病无疫区、无疫小区、净化场,以及用于屠宰和种用乳用外,禁止从高风险区域(免疫区)向低风险区域(非免疫区)调运牛羊饲养。严格做好布病免疫牲畜的调运监管,规范检疫出证,强化动物防疫监管和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配合协作,推进行刑衔接,加大对违法违规调运行为的打击力度。
(六)规范疫情处置。严格按照布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处置疫情,对发病和监测阳性动物进行扑杀,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对同群动物进行隔离监测,对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严格进行消毒,对扑杀动物及其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乳、乳制品等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阳性率较高的场群,应及时剔除阳性动物、整群淘汰或按程序申报免疫。出现布病发病或检测阳性动物的养殖场/户,农业农村部门要及时将信息通报卫生健康部门,做好密切接触人员的排查、监测。
(七)加大宣传培训。要会同卫生健康、林业等有关部门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布病防治政策和措施宣传,科普布病防治知识。对消费群体,倡导养成健康消费习惯,不食用未加热熟制的牛羊肉、血制品,不饮用未消毒杀菌的生奶。对从事养殖、运输、屠宰、加工等重点人群开展专门宣传,不断强化防范意识,指导做好消毒、隔离以及个人防护等措施。对动物防疫检疫人员,组织开展集中培训,确保操作规范,个人卫生安全防护到位。
(八)开展效果评估。市、县两级要定期对辖区内布病防控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优化防控措施。要定期开展畜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辖区内布病疫情发生规律、流行趋势和风险因素,对调运情况、流行动态和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及时提出预警预报建议,为防控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对布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防控效果较差的市(特区、区),及时予以通报并督促抓好整改,对在布病防控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予以表扬。
(九)严格控制免疫。按照全省要求,原则上我市不对牛羊、奶畜进行布病免疫。养殖场确需对种畜以外的牛羊或奶畜进行布病免疫的(种畜禁止免疫),由养殖场提出书面申请,逐级报乡(镇)、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审核。由县级报市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我局将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估,经评估确需免疫的,书面报省农业农村厅审核同意后,以场群为单位实施免疫。对审核同意实施布病免疫的牛羊养殖场,各市(特区、区)农业农村部门要督促指导其按照布病防治技术规范科学制定免疫计划,规范开展疫苗接种,建立免疫档案,要加强对实施布病免疫养殖场抽样监测,开展免疫效果评价,确保免疫密度和效果;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做好布病免疫牛羊的流动管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特区、区)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成立由农业农村局牵头的畜间布病防控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分解目标任务,强化督促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二)强化经费保障。各市(特区、区)要将畜间布病防控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合理安排和使用中央、省级和市级财政动物防疫补助经费,重点保障监测净化、消毒灭源、宣传培训、评估指导等工作需要。要将布病防控与畜牧业发展支持政策相结合,在统筹安排涉农涉牧项目资金时,优先支持开展布病防控相关工作。积极探索开展牛羊养殖保险,作为强制扑杀补助的有效补充。
(三)加强技术支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组织做好布病疫情监测、防控技术指导服务和防控效果评估。各市(特区、区)要组建布病防控技术专家团队,建立防控专家咨询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疫情风险研判;组建布病防控应急专业队伍,加强技术人员培养,不断提高防治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组建布病无疫小区、动物疫病净化专家团队,指导好养殖企业开展牛羊布病无疫小区、动物疫病净化场创建。
(四)强化联防联控。各市(特区、区)农业农村局要加强与卫生健康、林业、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协调,建立疫情联合调查、处置等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工作交流,强化疫情会商、信息沟通、措施联动,构建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布病防控工作。
(五)定期督促调度。市级将定期调度各市(特区、区)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开展督促指导。各市(特区、区)于每年1月10日前,将上一年度布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报市农业农村局。
附件:六盘水市畜间布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六盘水市畜间布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王 鹏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喻坤鹏 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副组长:王雪梅 市兽医管理科科长
马文波市卫生健康局疾病预防控制科科长
成 员:王丽娜市卫生健康局疾病预防控制科
刘 勇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副科长
张熠 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
肖琨 市动物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田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张军 市动物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农村局兽医管理科,王雪梅兼任办公室主任,张熠、肖琨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因工作岗位变动的,由该部门单位相关岗位负责人自动替补,不再另行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