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部门动态

2022年六盘水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一、总趋势

根据我市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结构、品种布局、栽培条件、病虫基数以及历年病虫发生情况,结合近年病虫害发生变化实况和气候因素等综合分析,截6月中旬,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马铃薯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39.784万亩,累计防治面积26.8万亩。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计发生面积262.8万亩次。

二、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

(一)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计病虫害发生面积33.6万亩次。

1、稻瘟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8.3万亩次。其中:叶瘟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5万亩次,流行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穗颈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5.8万亩次,流行起为8月中旬至下旬。

2、稻曲病。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5万亩次,流行盛期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

3、水稻纹枯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约5.4万亩次,流行盛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下旬

4、细菌性条斑病。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0.5万亩次,流行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

5、稻水象甲。预计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0.7万亩次,其中秧田预计发生600亩,大田预计发生面积0.64万亩,危害盛期为6月上旬至下旬。

6、稻飞虱。预计白背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5.5万亩次,危害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7、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3.5万亩次,危害盛期为8月中旬至下旬。

8、水稻螟虫。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4.7万亩次,危害盛期为8月中旬至下旬。

9、稻秆蝇。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5万亩次,危害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

(二)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预计病虫害发生面积82万亩次。

1、玉米螟。预计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1.4万亩次,危害盛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

2、粘虫。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2.1万亩次,危害盛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

3、地下害虫。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9.8万亩次,危害盛期为5月中旬至下旬。

4、玉米大小斑病。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1.5万亩次,流行盛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

5、玉米锈病。预计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8万亩次。危害盛期为7月上旬至下旬。

6、玉米纹枯病。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2.7万亩次, 流行盛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

7、草地贪夜蛾。预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6.5万亩次,危害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

(三)马铃薯病虫害发生趋势。预计病虫害发生面积110.2万亩次。

1、晚疫病。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0.2万亩次,流行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旬。

2、早疫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次,流行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3、病毒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次,流行盛期为3-5月。

4、其他病虫害。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为5万亩次。

(四)大豆病虫害发生趋势。预计发生37万亩次。

1、叶甲类虫害、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

2、蜗牛、蛞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

3、卷叶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

4、病毒病、蚜虫。发生面积4万亩。

5、叶斑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

6、椿象类。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

    7、食心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

三、预报依据

(一)气候趋势预测

根据市气象局气候趋势预测:2022年春季以来全市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1℃,降水比常年偏多,前期气温低,春播作物长势弱,对病害抵抗力差。总趋势:预计2022年6月中旬到9月平均气温为18.5~22.5℃,接近常年同期,降水量为700~820毫米,接近常年同期。雨水集中期:主要出现在6月中旬前期、旬末至下旬初、6月下旬后期至7月上旬中前期、7月中旬中期、8月中后期至下旬前期、9月中旬后期,有4~7次暴雨过程发生。少雨时段:主要出现在7月中旬后期至8月中旬中期。秋风:8月下半月至9月上旬地势较高地区有4~6天的秋风天气。秋绵雨:9月下旬有5~7天的秋绵雨天气。田间湿度加大,植株抗病力弱,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发生流行,降水偏多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草地贪夜蛾、粘虫等虫害迁入危害,而且频繁降雨不利开展防治,降雨导致药效降低,防控形势严峻。

(二)作物品种布局及种植管理

我市种植结构调整的深入田间作物种类、品种较多,生育期不一致,且我市海拔高差落差大,田间病虫发生趋势多样,有利于病虫发生、繁殖和传播。

四、防治建议

(一)强化病虫监测预警,科学指导防治工作

一是要切实做好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密切掌握田间病虫动态,对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作出科学预测预警,并及时指导防控工作的开展;二是要加强对水稻水象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菜豆象等重大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测普查和防控工作,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田”。

(二)加强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应急防控能力

一是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重大病虫害的防治方案;二是增加和检修防治设施,加强对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与管理工作,提高对重大病虫害(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做好防治技术推广,持续控制病虫危害

做好草地贪夜蛾、稻水象甲、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重大病虫害(疫情)绿色防控等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建好展示区,办好示范点,强化技术培训,普及防治技术。

(四)加大科学用药指导,推广安全用药技术

加大对合作社、规模种植基地等的科学用药技术指导,严禁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违规使用化学除草剂等,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力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