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部门动态

中药材低温雨雪凝冻天气应对措施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近期我市大部分地区遭遇低温雨雪凝冻天气,降温幅度大,对全市中药材生产带来较大的危害。为有效防范应对,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全市中药材正常生产,现提供以下栽培管理措施供各地参考。

一、低温凝冻的危害

凝冻也称冻雨,是我市冬季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低温凝冻造成药用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尤其是越年生或多年生药用植物,遭受冻害后,常常导致幼苗死亡或块根、块茎组织破坏或腐烂。此次低温雨雪凝冻天气强度大、范围广、风险大,各生产主体应根据实际,切实做好茯苓、前胡等新栽种的越年生药材保温防冻工作;做好石斛、白及、重楼、黄精、丹参、党参、天冬、葛根、续断等未采收多年生药材保温防冻工作;同时做好杜仲、黄柏等木本药材幼苗保温防冻工作。

二、低温抗冻栽培防治措施

(一)覆盖防冻。针对根茎类中药材,如:天麻、太子参、黄精、白及、重楼、丹参、党参、天冬、葛根、桔梗、续断等,可利用覆盖法,延缓地表温度的回升速度,使中药材的物候期延迟,晚萌发,晚开花,从而躲过低温对中药材的危害。具体方法:覆盖8-10厘米稻草、茅草、秸秆等遮盖于药材植株行间,既可阻挡冷风侵袭块根,减弱冻害,又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增温作用。针对草本类中药材,如前胡、板蓝根等应先覆盖一层草木灰,再用塑料薄膜扣棚保护。针对木本类中药材,可用稻草或秸秆将整树捆包,近地面骨干处培土并压紧。

(二)培土防冻。结合中耕、清沟进行培土,即在植株根部培上较干燥的土壤(藤本、木本类药材培土40-60厘米高),使其根系的深度相应增加,避免或减轻低温冻害对根系造成伤害。

(三)刷白防冻。对于木本及灌木类中药材,如:杜仲、厚朴、吴茱萸等可利用白色对光的反射作用刷白树干,缩小树体的日夜温差,避免树干冻伤。用于刷白的涂白剂配方为:生石灰1.5千克、食盐0.2千克、硫黄粉0.3千克、油脂少许(作用是避免雨水淋刷)、水5千克,拌成糊状溶液即可。

(四)烟熏增温防冻。在发生冻害的夜晚或凌晨,将湿的杂草、树叶、锯末或谷壳等物,堆放在药田的上风位置,并点燃。烟堆点燃后所形成的烟雾能缓和温度的剧降,提高种植区域小环境的温度,对防冻有明显的效果。每亩药园燃放8-10个烟堆为宜。应注意的是,烟堆要在外界气温比作物受害的温度低1-2℃时点燃,待气温回升到作物受害温度以上时停止熏烟。

(五)化学防冻。在药材萌发初期,叶片没有完全展开前,使用具有抗冻功效的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例如:黄腐酸叶面肥碧护、花宝、狮宝蓝等。其原理是叶片及萌芽通过对肥料的吸收,增加细胞的渗透压,减轻冻害对中药材的危害。

(六)重施底肥。在泥土封冻前,每亩施1500-2000千克腐熟农家肥于药材植株行间。不仅能起到提高地温、防冻保暖作用,又能起到冬肥春用、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

三、灾后生产恢复管理措施

(一)及时剪除受损枝叶,采用助剂解冻。对于叶、花类中药材如石斛、金银花、鱼腥草等,冻害出现后及时摘除和修剪冻伤的枝叶。在冻害结束的次日清晨温度还没有完全升高前用清水对中药材进行叶面喷雾,帮助药材解冻。

(二)加强田间管理。受冻中药材修剪后应加强肥水管理,增强苗势,追施速效氮肥,撒施草木灰等措施,可促进受冻药材作物快速恢复生长。做好清沟排水,进行浅松土,降低田间湿度,有利土壤升温,使植株迅速恢复生长。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受冻药材植株长势差,抵抗力较弱,易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应采取物理防治方法,减少越冬病虫源基数,如翻耕土地、清洁田园等;木本类药材品种应剪掉病枝、扫除枯枝落叶、挖出树基部越冬虫源、树干刷白等。

(四)天气转晴后措施。对采取防寒措施的根茎类药材,早春土表化冻后,植株出土前,及时撤掉覆盖畦面的防寒物,要分期分次进行,即化一层撤一层,直至将防寒物撤完,以促进地温回升,提早出苗。倒折的树枝和局部积存过厚的落叶,是虫害越冬的场所,也是当年病害发生的源头,为减少病虫害发生,作物出土前应及时清理畦面及作业道上的残枝落叶、杂草等,将其搂出深埋或烧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