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定点帮扶六盘水市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鞍钢集团等3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持续加大对六盘水市的帮扶,助力六盘水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工作。
聚焦组织领导,建立帮扶工作落实机制。一是强化统筹谋划。六盘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央定点帮扶工作,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先后4次进行专题研究,借助3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资源、人才、资金、科技等优势,结合六盘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与帮扶单位一道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帮扶工作落地落实。二是加强沟通对接。中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中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何宏平率队到六盘水调研对接工作,示范带动人员到六盘水实地调研对接工作208人次,为做好各项帮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做好工作调度。根据年度帮扶工作计划,建立工作落实台账,每月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党委负责同志每季度召开中央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听取帮扶计划落实情况汇报,帮助解决问题和协调推进工作。
聚焦资源整合,高起点推动帮扶工作。一是持续争取资金支持。争取中央定点帮扶资金2340万元,实施产业帮扶、教育培训、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20个;引进了2家帮扶企业,到位帮扶资金660万元;建立帮扶车间4个,帮助农村劳动实现转移就业25人。二是持续开展消费帮扶。采取“采购+助销”结合的方式,将六盘水猕猴桃、刺梨、茶叶、火腿、红米、菜籽油等农特产品纳入单位采购名录,积极帮助打开销售渠道。全年购买和销售六盘水农特产品9310万元,鞍钢集团购买六盘水煤炭45.4亿元,助力六盘水产业健康发展。三是持续开展人才培养。利用中央单位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在产业发展、教育医疗帮扶、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方面开展帮扶。3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8期,培训六盘水党政干部和乡村振兴专业技能人才10524人次,帮助打造“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示范点5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六盘水师范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7人,六盘水师范学院累计选派10名优秀干部教师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交流学习,双方共同出资100万元建立联合科研基金,鼓励两校教师开展联合科研项目。四是持续开展科技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六盘水高新区联合设立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中国科学院和水城区协商建立“中科院水城科技创新转化示范区”,推进高效农业、新兴产业、康养旅游、智慧城镇以及生态环保等领域与科技发展的深度融合。鞍钢集团通过企业优势,牵线搭桥,促成刺力王公司与中粮集团中合作,实现六盘水刺梨、核桃乳、火腿等农特产品上架“中粮我买网”销售。
聚焦服务保障,让帮扶干部专心帮扶。一是做好干部选派。全面做好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人员轮换的各项配合工作,按照要求对中央单位选派到六盘水挂职的干部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保障,做好新老帮扶干部轮换工作。3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向六盘水选派帮扶干部9名。二是做好干部激励。在生活、工作上给予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挂职干部关心和激励,切实解决好挂职干部生活上的困难,让挂职干部安心工作,放手干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派驻六枝特区新窑镇联合村的第一书记刘少辰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中科院派驻水城区蟠龙镇院坝村的第一书记林彬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工作队员”,中共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先进集体”。三是做好后勤保障。为帮扶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开展一次健康体检,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每季度与帮扶干部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帮扶干部的思想动态,做好情绪疏导,让他们专心开展帮扶。
下一步,3家中央帮扶单位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在技术帮扶、科技转化、教育医疗、招商引资、对内对外贸易等方面持续深化帮扶力度,提升帮扶成效,助力六盘水脱贫成果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