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盘县火腿”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继浙江金华、云南宣威之后全国第三个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火腿品牌,2017年6月“盘县火腿”荣获“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盘州市围绕把“盘县火腿”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的目标,成立“盘县火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农林投公司负责,扎实推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现有杨老奶、恒泰、旺火炉等生产企业11家、作坊20余家。2018年“盘县火腿”生产规模61.05万支、销售量8.9万支、销售额8010万元;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生产规模51万支、销售量20万支、销售额1.2亿元;2020年预计生产规模60万支、销售量22万支、销售额1.54亿元。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养殖项目建设,生猪养殖场项目(350头母猪原种场、8000头母猪扩繁场、年出栏6万头育肥猪示范场)于2019年1月动工,预计2020年12月竣工。推进屠宰项目建设,100万头/年生猪屠宰厂主体建设已完成,正在安装设备。推进加工项目建设,年产30万支火腿加工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意大利帕尔马火腿全自动生产设备已安装完成,预计2020年10月投产。
二是申报商标认定。获“盘县火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盘·致”品牌等43类商标,成功注册“pxham.com”等16个网络域名。获省市场监管局批准发布“盘县火腿”原料猪生态养殖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等五项贵州省地方标准。
三是争取资金支持。抢抓农村产业革命振兴生猪产业相关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和基金支持,加快“盘县火腿”全产业链发展。2018年以来获得省级、六盘水市、大连市等各类专项资金1650万元,申报获得贵州省绿色产业基金5329万元;目前正在申报省绿色产业发展基金5.12亿元,有望分批次逐步批准实施。
四是拓宽销售渠道。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开设集销售、体验、展示于一体的实体专卖店,在旅游景点、大型超市、集贸市场作为特色产品店进行集中铺货。盘县火腿官方旗舰店、盘致火腿、盘·致旗舰店分别上线天猫商城、京东贵州馆、京东商城,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各地。
五是成立行业协会。充分整合辖区现有火腿生产、加工企业,注册成立了盘州市火腿行业协会,目前已吸纳会员单位6家、协会成员51名,建立了协会《章程》《管理办法》等,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秘书长。
六是加强品牌打造。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同向发力,通过户外广告、展销推介、电视报刊、微博抖音等媒体开展全方位宣传推介,借助“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在CCTV1、2、3、7、13、15六个频道对“盘县火腿”进行品牌宣传,与品牌策划公司合作,对“盘县火腿”品牌策划和经销网络进行多渠道推介,大幅提升了品牌效应。
七是强化利益联结。通过“仔猪委托放养”“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采取提供猪苗、饲料、保底回购等措施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带动了1.8万户1.9万人参与生猪养殖,人均增收1800元,其中贫困户3200户3840人,人均增收1800元。加快养殖场、屠宰厂、加工厂建设,建成后预计可为贫困户提供400余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