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李军、范学良、李俊霖、杨梅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山地机械化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打造本市山地机械化样板,科学合并地块进行宜机化改造,科学配置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议
(一)“打造本市山地机械化样板”方面。我市按照省的安排部署,全面推进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马铃薯为主的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2022年实施省级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面积0.5万亩,购置水稻播种机4台、高速插秧机10台、育秧盘10万个进行示范推广,分别在六枝特区木岗镇和月亮河乡实施。在六枝特区木岗镇打造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2023年,实施省级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面积1.3万亩,落实资金1350万元,水稻育秧28万盘、有播种机17台、插秧机27台、直播机1台、抛秧机1台,准备育秧基质143吨。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机械化种植示范,在钟山区保华镇二道坪村和大桥村实施,钟山区安排财政衔接资金360万元,用于购置大型拖拉机1台、旋耕机1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1台、无人植保飞机2台。推进油菜机械化收获示范。去年省农业农村厅安排我市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示范点2个共400亩,落实在盘州市实施,全部采用机械化收获。此外,六枝特区和盘州市的农机服务组织充分发挥现有机械设备的作用,在当地广泛开展油菜机械化收获服务,共收获油菜8万亩。全面推进马铃薯、玉米、小麦耕种收机械化示范。在盘州市建设马铃薯、玉米耕种收机械化市级示范点各1个,引领带动马铃薯、玉米耕种收机械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在水城区建设小麦耕种收机械化市级推广示范点1个,引领带动小麦耕种收机械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强化农机生产作业指导,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春耕备耕农机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春耕备耕农机生产作业的组织领导,迅速行动起来,广泛动员、统筹安排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通过安排布置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引进先进适用新型农机进行推广示范,打造出多个山地农机化示范样板,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
(二)“科学合并地块进行宜机化改造”方面。我市土地零散破碎,田块小、坡度大、长度短、宽度窄,机耕道等基础设施不全,农机作业转移时间长,作业效率低,是制约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实行农田“宜机化”改造,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力措施。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早在2020年9月就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对坝区和集中连片种植区农用地进行“宜机化”整治,因地制宜,逐步对25度以下坡地进行“宜机化”改造。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机耕道、生产便道、田间道路、田间动力用电等设施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田地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切实改善农业机械的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农业机械的适应性。根据机构改革要求,由原国土、发改、财政、水利、农业等部门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工作,归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划转到农业农村部门。2019年至2022年,我市高标准农田计划实施面积49.72万亩,截至2022年底,已经建成34.62万亩,还有15.10万亩结转到2023年继续建设,于2023年5月基本完成建设。已经建成的34.62万亩高标准农田,已经修建机耕道539.82公里、生产便道268.41公里、灌排渠道85.33公里、蓄水池110个、铺设田间管网5.88万亩、土地培肥2.18万亩。在建的15.10万亩高标准农田,计划新建设机耕道124公里、生产便道8.6公里、新建和改造排水沟8公里、铺设灌溉管道1.76万亩、新建蓄水池86个、地力培肥8600亩。
(三)“科学配置基础设施设备”方面。我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已将农田的“宜机性”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要求将机耕道、生产便道、田间道路、田间动力用电等设施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统筹调度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合理布局农田基础设施,支持农机服务主体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集中育秧、农机具存放、农产品储藏烘干等设施和区域农机托管维修中心,推动农机服务业态创新。以县为单位,建设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等综合服务。
二、关于“以目前重点发展产业为根本,优选各产业生产过程小型农机装备,推进现有产业宜机化改造”的建议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因此,目前重点发展的产业还是以粮食作物为主,具体是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马铃薯为主的主要粮油作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型智能农机具的研发制造工作,要求发挥好市内装备制造企业的作用,加快研发制造适宜山区特点的小型智能农业机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在对主要粮油作物小型机械设备研发引进、推广示范上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强化新型农机推广示范。引进适用性强、性能高、智能化和多功能农机装备进行示范推广。二是开展农机招商引资工作。为推动小型智能适用农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确保山地小型农机生产制造取得突破,组织人员到广西、浙江、重庆、湖南、黔南州等省内外开展农业机械招商引资工作,其中黔南州的贵州恒晋助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同意与我市合作。三是培育本土农机制造企业。对钟山区三合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组装制造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该合作社注册成立农业机械制造公司,协助办理农机推广鉴定等相关手续,将其生产和组装的农业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四是招回本市农机制造企业。贵州海鹰农机有限公司,位于六盘水高新区,下辖2个加工厂,位于威宁县二塘镇,通过与该公司沟通洽谈,准备将该公司下辖的2个加工厂合并建设搬迁至钟山区。
在推进现有产业宜机化改造方面,主要是加快推进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品种,以水稻、小麦、马铃薯和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开展“宜机化”种植技术试验示范。结合主要农作物品种特性和区域特色,探索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农机化技术融合途径,建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机制。以适应机械化作业为目标,推行耕作制度改革,改进产后加工工艺,强化农田基本建设,促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为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
三、关于“加强本市农机技术人才培养,培育本土农机服务经营主体”的建议
(一)“加强本市农机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强农机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支持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设置农机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农业机械化人才。加大农业机械化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农林人才、农林工程师对农机人才的支持力度,优先录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体系建设专业毕业生,深入开展实践调研,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施体系。鼓励、支持农机专业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农机生产及使用一线“土专家”在技能方面、管理方面的扶持力度。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实用人才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机械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岗位技能培养和知识更新,培养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的农机化技术人才队伍。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支持等多种方式,支持农业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型人才,提高农机维修质量和操作规范性、安全性。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构建复合型农机人才体系。目前有市县两级农机管理人员15个,农机技术推广人员2人(其中副高级工程师1人);有乡级农机专职管理人员30人,农机技术推广人员20人(其中副高级工程师8人)。
(二)“培育本土农机服务经营主体”方面。我市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以及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机作业服务。鼓励农机服务主体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支持农机服务主体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集中育秧、农机具存放、农产品储藏烘干等设施和区域农机维修中心,推动农机服务业态创新,建设全程机械化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提供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等综合服务。2022年全市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38个,2023年新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37个,有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其它种养殖合作社9个,共达到84个,覆盖涉农乡(镇)71个,覆盖率100%。今后将按照省农业农村厅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成立农机合作联社,县级组建农机作业公司和农业生产托管公司,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
下一步,将按照本提案建议,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配置设施设备,强化农机化技术人才培养,加强小型智能农机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应用,深入推进与农机研发制造业专家、优秀生产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重点在机具小型化、智能化上进行攻关,争取在小型山地适用农业机械的研发制造上取得突破。
2023年7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支成阳;联系电话:1398537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