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六盘水市委: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茶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我市主要产茶区域海拔在1200—2300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空气相对湿度大,具有云雾多、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无污染的特点,独特的自然条件赋予了六盘水市茶叶“高山茶”“早春茶”“生态茶”“有机茶”“古树茶”5个突出优势。近年来,六盘水市立足独特资源禀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鼓励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扎实推进茶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种植茶叶的乡镇(街道)有46个,其中基地规模在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3个。2022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31.5万亩,投产茶园27万亩,累计生产茶叶1.1万吨,同比增长20.77%,总产值24.14亿元,同比增长29.78%。
一、关于“实施‘大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应,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目前,全市茶叶加工企业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商标数有68个。“水城春”“九层山”“牂牁江”“碧云剑”4个品牌获贵州省著名品牌称号。“水城春”牌系列名优绿茶、“九层山”牌九层翠芽、“滴水滩”牌高级绿(红)茶及石斛茶、“碧云剑”牌高级绿茶、“凉都水城春”雾竹等在全国范围内有关名优茶评比中屡获佳绩。
为推进我市茶叶公共品牌建设,2023年3月,市农业农村局茶叶专班组织调研组,到各市(特区、区)农业部门及有关茶叶企业,采取召开座谈会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围绕“茶叶公共品牌建设使用问题”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各区市和市级国有茶叶公司共组织召开了5场座谈会,向有关茶叶企业发放了36份调查问卷,并形成报告供市有关领导决策参考。鉴于我市已投入3年时间和大量资源把“凉都水城春”作为全市茶叶公共品牌打造建设,并已取得一定品牌知名度,经研究决定,将继续把“凉都水城春”作为全市茶叶公共品牌进行打造。由于“凉都水城春”商标茶、茶饮类注册权归属水城区茶叶公司,目前,由水城区人民政府牵头,市茶叶专班配合水城区茶叶公司制定《凉都水城春茶综合标准》及《凉都水城春商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6月19日已通过省、市专家的审查。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凉都水城春茶综合标准”及“凉都水城春商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的审定,要求编制单位按专家组意见尽快修改完善发布实施,为推动“凉都水城春”茶叶公共品牌建设奠定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遵循市场规律、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持之以恒打造全市茶叶公共品牌。在实施“大品牌”战略中,我们将开展好以下工作,助推我市茶叶品牌打造:一是建立茶叶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健全质量追溯制度,实现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监管,确保消费者喝到干净茶、放心茶。二是深度挖掘“高山茶”“早春茶”“生态茶”“有机茶”“古树茶”的文化内涵,精准做好品牌宣传和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抓住“黔货出山”机遇,大力拓展产品市场。充分利用早春茶开园仪式活动、贵州茶博会活动、斗茶赛、招商推介会等茶事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对外宣传推介。四是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等电商营销方式推介我市茶叶,提高六盘水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二、关于“实施‘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发展战略,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拓宽市场渠道”的建议
全市目前有茶叶企业49个,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2个;专业合作社92个,其中,全国500强合作社1个、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社6个。18个企业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有9个企业通过SC认证,6个企业通过ISO9001、SIO2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目前,除了小型合作社、家族式合作社规模小、缺乏管理人才外,市内的茶叶企业基本上都是按照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进行发展,各家企业、合作社都在不断壮大企业规模,积极拓宽市场渠道,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摸索和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支持茶叶企业抓好茶叶生产,升级改造加工设备,支持新建一批、培育壮大一批初制茶叶加工企业。积极谋划茶叶提质增效发展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我市茶叶企业壮大和发展。
我们将支持市级国有企业贵州凉都春惠农产业(集团)公司充分发挥牵引作用,不断引导市内其他茶叶企业加入凉都水城春创新联合体,加快我市茶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与贵州凉都春惠农产业(集团)公司沟通和联系,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解决创新联合体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完善创新联合体的各项管理制度,总结推广创新联合体的好经验好做法。统筹抓好工作落实,支持贵州凉都春惠农产业(集团)公司做大做强,推进全市茶产业发展。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东西部协作的机遇,帮助市内茶叶企业“借船出海”“借梯上楼”, 依托“贵州绿茶”公共品牌,拓宽发展道路。
三、关于“实施‘规模经营’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优质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议
为大力发展优质茶叶生产基地,推动全市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模化发展,2020年12月29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1—2024年,全市建设5万亩茶叶“万元田”。经过2021年、2022年两年的努力,全市建成了茶叶“万元田”2万亩,通过万元田建设,示范带动全市茶叶长足发展,2022年,全市茶叶产量、产值同比增长20.77%、29.78%。通过实施两年的茶叶“万元田”建设,探索积累了建设山地高产茶园的经验,为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促进全市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印发了《六盘水市茶叶“万元田”建设技术导则》,既注重立足当前,总结完善“万元田”建设经验,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又注重着眼长远,力求对指导今后产业发展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万元田”建设,以“万元田”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优质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带动全市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关于“实施‘组织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的建议
我市已成立市级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职责为“负责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茶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全市茶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全市茶产业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统筹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主体培育、产销衔接等工作;集中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我市茶产业提升转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班)在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
2023年5月19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式组建了六盘水市“凉都三宝”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工作专班,市委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班长,专班下设茶叶产业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编制茶产业三年工作规划,做好争资争项(基金)工作,做好产业技术服务,推进“万元田”建设,开展名优茶产品开发,开展全市茶产业宣传推介和品牌提升等方面的工作。“凉都三宝”专班和茶叶工作组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茶产业发展领导力量。
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积极统筹推进全市茶产业发展,全市茶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得到稳步提升。我市各市(特区、区)均成立了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茶产业主管部门。市、县两级茶产业主管部门都建立了茶叶专班,并充实了工作力量。茶叶专班组建以来,努力克服茶叶专业人才缺乏的困难,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要求专班人员开展自学,加强茶叶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茶产业发展的业务能力,2021年以来,市茶叶专班先后派出4人次参加中国茶叶学会、贵州省茶叶学会举办的评茶员、茶艺师、茶叶加工工等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为科学、有效指导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工作基础。另一方面,市、县两级茶叶专班积极组织开展茶园管护、双手采茶、茶叶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不断为基层培养产业技术能手;组建茶企微信群及时指导企业按照绿色生产要求,开展茶园管护和生产;不定期邀请省级茶叶专家,到我市开展茶叶种植、管护、加工、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指导。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开展好组织、协调、服务指导工作,保障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继续为做大、做强、做优我市茶产业做出努力。
感谢您们对全市茶叶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积极建言献策,我们将把您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动力,共同推进全市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祝工作顺利。
2023年7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陈 健;联系电话:131951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