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

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107号提案的答复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范学良李俊霖潘淇袁腾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水城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农业现代化工作的关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优化农业现代化专班建设”的建议

一是根据相关规定,“农业现代化专班”属于临时性机构,不纳入机构编制事项管理,不单独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二是农业现代化包含农业农村各个领域工作,涉及内容广,需整合各方力量各司其职抓工作抓落实,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关进一步强化产业项目及资金支持的建

一是强化资金投入。2024年,我市共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12867万元用于水城区涉农产业发展、占全市省级以上财政资金的24.74%。在水城区投入省级以上财政衔接资金38986万元、占全市省级以上财政衔接资金的45.31%,其中水城区用于产业发展的中央财政衔接资金22594万元、占全市投入产业发展中央资金的62.1%。在水城区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295万元、占全市东西部协作资金的19.97%二是强化技术服务。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方案、一个团队的要求,制定14个技术指导方案并分别组建专家团队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全市1400余名农技人员参加基础性示范服务,实施“揭榜挂帅”技术竞赛141个,其中水城区15个,覆盖粮油、畜牧水产、经济作物等多个产业。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建议

一是水城区农业农村局于20206月开始建设水城区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总投资500万元。目前,大数据中心部分设施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水城智慧三农云平台已完成初步设计并投入使用。二是2024年省委、市委一号文件提出将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建立“数智黔乡1+3+N”(即1个产业数联网平台、3个面向特定用户的统一入口、N个涉农产业赋能平台)应用服务支撑体系。目前,正在健全完善六盘水市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专班运行机制,预计到2024年底,我市“数智黔乡1+3+N”应用服务支撑体系初步建成;2025年将组织水城区申报第一批“数智黔乡”工程试点县,将水城区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水城智慧三农云平台申请纳入“数智黔乡1+3+N”应用服务支撑体系,可全面满足群众需求。到2025年底,成功打造一批辐射能力强的涉农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和治理能力,以大数据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四、关于主导产业科技需求的建议

(一)猕猴桃方面一是我市已制定《猕猴桃枝芽管理技术规程》初步明确了引起水城猕猴桃褐斑病、软腐病和蚧壳虫发生的主要病原菌、蚧壳虫种类以及发生规律、防控方案,在产学研示范区进行褐斑病和软腐病绿色防控示范40亩,平均亩产达934.4公斤;利用“保水剂+绿肥、增施有机肥等农艺措施,对猕猴桃果园土壤进行保墒、培肥及改良示范,示范园较对照果园每亩增产465.92公斤。二是水城区宏兴绿色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已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水城区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引进优新猕猴桃雌雄品种(系)19个,收集水城区猕猴桃雌、雄优株10份,筛选大果型红肉猕猴桃优系1。与贵州省科学院合作建立了六盘水市米箩产学研基地猕猴桃种质资源圃,现保存有市内外猕猴桃种质资源100余份,其中贵州省本地优质红心猕猴桃资源2份、六盘水市本地红心猕猴桃变异(疑似变异)资源2份,筛选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本地优质猕猴桃资源2份、优质猕猴桃雄株2份,建成综合实验楼1栋,为六盘水市猕猴桃提供培训场地、设备及技术支撑,极大程度上推动猕猴桃产业发展。“第九届全国猕猴桃研讨会”已确定在我市举办,并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成功签订为期5的猕猴桃产业第三期合作协议,围绕我市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对产业发展现状作科学研判,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在成果鉴定及产业规划、人才培训、品种筛选、技术研发、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发等方面保持深度合作,不断加大猕猴桃加工产品研发和科研攻关力度,为我市水果加工提供重要技术依托。组建六盘水市猕猴桃产业技术服务团队,聘请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党委书记唐勇高级工程师韩忠禄,指导六盘水市开展猕猴桃农机推广应用工作,结合六盘水市特点开发适用农机,降低六盘水市猕猴桃生产成本与贵阳学院食品系合作,依托王瑞教授团队,帮助解决猕猴桃产品的创新深加工技术、猕猴桃汁等技术难题。

(二)茶叶产业方面。一是强化技术培训。目前,水城区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万元,补贴茶叶机械30台套,开展机采夏秋茶工作,并多次邀请贵州省茶叶所专家团队到水城区茶叶公司、顺场乡滕鹏合作社、坡脚合作社等企业开展了茶青采摘、茶叶加工技术提升培训指导,对适宜机械化生产的茶园,开展了茶青机采及加工技术指导,积极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强化产品加工能力。目前,我市已制定《六盘水早茶茶园生产技术规程》《六盘水早茶加工技术规程》《六盘水早茶商品茶》3个省级团体标准涵盖了杀青温度、揉捻压力、干燥温度等工艺参数;支持开展《贵州本地白茶制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冷泡茶饮品连续化瓶装技术应用与示范》《六盘水高山茶品质分析评价及茶产品加工技术提升研发与示范》水城区滕鹏合作社、六盘水高山红公司、水城茶叶公司果布戛加工厂等新建加工厂房,购置了茶叶加工设备,茶叶加工产能自动化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食用菌产业方面。一是强化技术突破。目前,水城区已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滇桂黔石漠化区竹荪等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支持开展腐生型食用菌生料栽培与菌根型食用菌人工培育关键技术研究;组织实施《冷凉山区羊肚菌引种试种试验》《猴头菇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支持开展野生羊肚菌、林下仿野生猴头菇品种选育、栽培等技术研究,并与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多次邀请省级专家到水城区陡箐镇等地开展产业管理、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技能提升培训,指导杨梅菌种场不断完善菌种分离、培养、分子分析等关键技术。二是强化市场竞争力。目前,已引进湖南、重庆等地科技含量高的食用菌企业助推水城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如:新街乡的湖南荔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地街道的菌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不断完善食用菌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助推水城区食用菌高质量发展。

(四)中药材产业方面。多次邀请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省农科院专家到水城区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培育、种质资源收集、病虫害防治、示范基地建设等。目前,水城区已获省农业农村厅认证的贵州省水城区黄精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荣誉称号,4家中药材示范基地获省级定制药园”建设示范单位。组织市县中药材专班人员,加强中药材产业发展谋划,持续加强技术服务与指导,争取省级、市级资金支持中药材项目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助推水城区中药材高质量发展。

(五)生态畜牧业方面。一是强化粪污处理技术。指导业主严格按照《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贵州省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并确保正常运行。对于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督促指导业主按照指南在自家庭院、田间地头建设简易、成本低廉符合防雨、防渗、防漏、防溢要求的畜禽粪污暂存发酵设施,或购买可移动的塑料暂存罐放置于田间地头,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二是健全畜牧业标准生产。近年来,我市积极争取省级相关部门支持,逐步建立完善涉及畜禽养殖和畜禽产品加工的标准体系。先后制定发布《地理标志产品 盘县火腿》《地理标志产品 水城黑山羊》《乌蒙凤鸡》等9个省级地方标准、《六盘水市无公害生猪养殖综合标准体系》等18个市级地方标准、《水城黑山羊标准体系》等团体标准,提升了畜禽标准化养殖和畜禽产品加工水平。

、关招商引资需求的建

一是强化项目谋划。重点围绕粮油生产、储备和加工能力提升、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农产品流通及乡村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水城区共谋划“531”项目175个,总投资119.09亿元,其中:1年内实施项目66个,总投资11.22亿元;3年动态项目52个、总投资8.12亿元;5年储备项目57个、总投资99.75亿元。二是强化招商对接。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结合“一图三清单”,搭建东西部协作平台,围绕茶叶、刺梨、蔬菜、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加强目标企业对接,积极引进省外优强企业,同时积极组织水城区参与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产业招商活动。2024年,水城区引进项目2个,约定投资总额3500万元,累计到位资金520万元。三是抓好项目资产盘活。运用原有设施设备,盘活产业,加大业务指导和招商引资,解决用地等问题。四是强化服务意识。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对已签约项目开展全周期、保姆式服务,真正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全力争取省级农业现代化基金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力度,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和“乡村振兴e贷”等业务,争取更多金融资金投入到农业农村领域。

感谢各位委员我市农业现代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们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构建农业现代化三大体系,加快推进山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吴春霞;联系电话:08586927330


    
上一篇:
下一篇: